狗古文言名字(文言典故取名字)
猫犬文言文译文?
原文
《猫犬》
东坡云:“养猫以捕①鼠,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;蓄②犬以防奸③,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。”余谓不捕犹④可也,不捕鼠而捕鸡则甚⑤矣;不吠犹可也,不吠盗而吠主则甚矣。疾视正⑥人,必欲尽⑦击⑧去之,非捕鸡乎?委心权要⑨,使天子孤立,非吠主乎⑩?
翻译
苏东坡说:“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,不能因为没有老鼠就养不捉老鼠的猫;养狗是用来防止贼的,不能因为没贼就养不叫的狗。”但是我认为就算猫不捉老鼠也行,如果不捉老鼠却捉鸡就更糟了。狗不咬贼也可以,不对贼叫却对主人叫就更糟了。看到正直的.人就嫉恨,一定想尽办法使他走开,不是和捉鸡的猫一样吗?心思全在谋大权上面,让皇上变的孤立无援,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?
注释
1、捕:捉。
2、蓄:蓄养。
3、奸:邪恶伪诈的人。
4、犹:仍然;还是。
5、甚:比……厉害;超过。
6、正:公正;正直。
7、尽:使……完尽;竭尽;用尽。
8、击:击刺。
9、委心权要:心思全在图谋大权上面。
10、非吠主乎:这不是对主人叫么?
犬牙和益和清和或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?
“犬牙”在文言文中是一个比喻式的词语,意思是就像狗的满口牙齿。例子有《小石潭记》“其岸势犬牙差互”。“益”文言文中的意思一般都是“更加”。“清”的意思多为形容“清澈”。“或”意思一般为“有的”或者“有的人”。
有没有祭狗的文言文?
还真有
祭犬文陶家文
晨,吾正酣,铃声遽响,惊闻噩耗,魂甫定。初,未觉有恙,须臾,吾骤醒悟!旋即,询问再三,确乎有此事,终成定局。语毕,吾顿觉心悲凉,泣不成声!呜呼哀哉!呜呼痛哉!
吾与汝相识十几载,回首,尔乃幼崽,吾亦稚童,皆因天缘,吾幸得汝,抱汝回家,吾母怒斥,欲将汝弃,吾终得凯旋,此后,汝常伴吾之左右,其乐融融,仙亦羡,风霜雪雨八九载后,彼此常离,只因吾年少不再,须求学于他乡,故聚少离多,吾亦感无奈,再后,吾之父母迫于生计,外出务工,弟亦求学于他乡,仅留汝于家,吾深知汝之艰难。初,吾臆汝将去,信吾度君子之腹,吾愧之。每反,汝必手舞足蹈,迎吾于村头,吾深感欣慰,感激涕零!
而今,汝去。吾顿觉心头茫然,算来,吾已半载未见汝,每念及此,吾心悔恨。愿汝来世勿做犬畜,免于贼人之口,于此贼人,吾深恶之。只因吾囚于庠序,未曾见得此人。然则,必击之。总此,唯愿汝安好!
宠物在古代的雅称?
狗在古代的别称:犬、戌、尨、庞、豺舅、地羊、黄耳、韩卢。
1、犬
狗,犬也。大者为犬,小者为狗。
2、尨[lóng]
拼音:mángméngpáng、lóng。
从犬,指多毛的狗。
犬之多毛者。从犬从彡(“彡”表示毛饰。本义:多毛的狗)。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曰:“无使尨也吠(释义:别惹狗儿叫汪汪。)”
3、豺舅
俗称狗为豺舅。
4、黄耳,狗的别名。
晋崔豹《古今注·鸟兽》:“狗一名黄耳。”
释义:狗有一个名字叫做黄耳。
5、地羊,犬的别名。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兽一·狗》:“犬,齐人名地羊,俗又讳之,以龙释狗,有乌龙、白龙之号。”
释义:狗,齐人把它叫做地羊,人们有顾忌不敢说这个名字,于是用龙来代替,有乌龙,白龙的名号。
6、韩卢,泛指良犬。
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和廓之雪》词:“记少年,骏马走韩卢,掀东郭。”
释......